023-63171556
紧跟政策导向,加大研发力度,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
项目简介
面向跨海/跨江大桥塔柱密闭空间设计的"检测-分析-修复"一体化机器人系统,深度融合激光雷达导航、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与自主路径规划技术,实现塔柱内壁"毫米级病害扫描+全自动闭环作业",彻底解决人工攀爬效率低、高空修复风险大、恶劣天气作业难等核心痛点,推动桥梁养护从"被动响应"向"预测性维护"升级。
核心功能与创新突破
1. 全自主智能巡检
三维空间建模:激光雷达+毫米波雷达实时构建塔柱内部高精度点云地图(分辨率±2mm),自动划分扫描高度区间
动态路径规划:
▸ 基于BIM模型与实时点云数据,自主生成逐层扫描路径
▸ 机械臂七轴联动算法自动计算最佳检测姿态,末端定位精度达0.1mm
多模态数据采集:
▸ 高精度定焦工业相机(50μm像素解析力)拍摄裂缝/锈蚀/渗漏等病害
2. 人机协同作业模式
一键接管机制:自动巡检中可随时暂停任务,机械臂能自主收回至安全姿态,释放升降机载人功能
智能避障系统:激光雷达实时监测移动障碍物(如临时支架/线缆),动态调整机械臂运动轨迹
3. 病害精准量化管理
AI智能诊断引擎:
▸ 支持12类表观病害分类识别(裂缝宽度/长度测量误差<0.05mm)
数字孪生档案:
▸ 自动生成带三维坐标的《塔柱病害分布图》
▸ 输出周期性《结构健康趋势分析报告》(含安全评级与维护建议)
4. *检修一体拓展能力(研发中)
模块化末端工具库:
▸ 检测模式:搭载工业相机/探伤仪进行病害复查
▸ 修复模式:快换打磨头(除锈精度0.2mm)、高压注浆嘴(裂纹修复深度≥15cm)、智能喷漆臂(涂层均匀度>98%)
闭环养护管理:
▸ 修复后自动启动复检程序,验证施工质量
▸ 定期生成《维护效果对比分析报表》,量化养护成效
演进蓝图
未来将上线云端远程修复控制模块,支持专家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指导机械臂完成高难度修复作业,真正实现"无人化养护基地"建设目标。